朗读者:严五妹
太阳集团tcy8722
财务管理部负责人
惊蛰简历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蛰是藏的意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。
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开始孵化。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。谚语云:“惊蛰过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。”“惊蛰一犁土,春分地气通。”“惊蛰没到雷先鸣,大雨似蛟龙。”
惊蛰饮食
吃梨:润春燥
民间有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民谚。惊蛰时节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梨的吃法很多,可生食、可蒸煮,也可以榨汁。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,更利于和胃降逆。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,则不宜食用生梨。
吃玉米 :解春困
玉米性平味甘甜,纤维素,膳食纤维,维生素等含量丰富,有健脾益胃,润肠通便,延缓皮肤衰老,增加记忆力的作用。其入肝、肾、膀胱经,还可利尿消肿,益肺宁心、清湿热,平肝利胆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此外,春季容易精神疲倦,困顿乏力,是由饮食不均衡,缺少维生素B引起的。而玉米中维生素B含量多,其中的玉米肽成分也可有效对抗疲劳。春季吃些玉米,不仅能缓解春困,还可辅助降糖降压,对身体大有益处。
吃荠菜:防春寒
俗话说:“良药十分,不如荠菜三分。”荠菜是惊蛰节气最有代表性的时令野菜之一,被誉为“护生草”,蛋白质,胡萝卜素,微量元素含量丰富。其味甘性平凉,入肝、肺、脾经。可凉血止血,清肝降压,消肿祛寒,清热利尿,保护阳气,缓解消化不良。倒春寒的天气里,可用荠菜包饺子,营养全面,对湿热,痰湿体质的人益处多。对感冒发热,调理肠炎有较好的辅助作用。
但胃酸过多,身体有炎症,以及过敏人群要少吃甚至不吃,以免引起皮肤瘙痒,发热等不适。
吃韭菜:升发阳气
初春的韭菜品质是最好的,它性温,能温肾壮阳、暖胃醒脾,乍暖还寒的春季吃韭菜,能够温阳除阴寒,同时它也富含膳食纤维,能改善春季便秘情况。
惊蛰习俗
祭白虎
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
蒙鼓皮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
打小人
很多人都将“打小人”神化,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,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,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,宣泄内心的不满。打小人的目的,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。
春光好·惊蛰
寒将尽,送春归,燕双飞。
入夜风生虫草动,一声雷。
雨过春山满绿,云停碧水斜晖。
人语园中花正好,探芳菲。